第79章
關燈
小
中
大
當初8·12案件事發後的二十分鐘, 警方就迅速趕到了現場, 控制事態,各大新聞電視臺的記者也緊隨其後,開始直播之後長達三個小時的警匪談判, 最終, 犯人在鏡頭面前被警方擊斃, 人質也被成功解救, 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而作為現場的指揮官和狙擊手, 謝亦在事後接受了一段短暫的采訪, 所以他的身份在一開始就是公開的,新上任的特警支隊隊長、擊斃犯人的狙擊手、擔任支隊長後首次進行現場指揮……等等信息都從他的口中透露出來,算是一次半官方的資料公布。
這段采訪視頻被放到網絡上後, 播放量很快破了百萬, 謝亦果斷下令擊斃犯人的做法獲得了大量網友的認同與讚揚,被不少網友冠以“神槍手”的稱號,“不要試圖與警方談判,因為你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吃到一粒花生米”、“原諒你是上帝的事,而我們人民警察的任務就是送你去見上帝”、“年紀輕輕的當什麽特警隊長啊,還是狙擊手這個身份更適合我,看吧, 又替人民群眾了結了一個兇殘罪犯”之類的段子更是層出不窮,甚至還有“特警隊長好帥!可以來保護我嗎,24小時貼身那種”等無厘頭的評論,總的來說還是非常正面的, 算是一次成功的形象宣傳和案件通報。
但也正是因為視頻裏寫明了謝亦的年齡和他剛任職特警隊長不久的事,給了之後那股不和諧的聲音“從另外一面看待事物”所可以倚仗的“證據”:年輕人容易沖動是事實,新官上任喜歡搞三把火是事實,而謝亦才24歲,很年輕,又任職支隊長不久,是個新官,所以綜合可得他是因為剛上任想做出一點成績,才在沖動之下做出了擊斃犯人的決定。
這麽一個可笑的結論當然沒能獲得網友的認可,面對大量的質疑嘲諷,這群人一開始還“理性回覆”,到了後來,大概是實在想不出新的論點了,就開啟了胡攪蠻纏式撒潑擡杠,把那些替謝亦說話的人都打成顏狗,說他們是看謝亦長得帥才站在警方一邊的,如果被擊斃的犯人是個顏值高的帥哥美女,估計現在的輿論風向就會反過來了。
甚至還有人對謝亦的身份提出了質疑,說他才24歲就當了特警支隊長不現實,因為按照正常的升職流程,一個基層特警最起碼要花十年才能坐到這個位子上,他卻只用了短短一年就上任了,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灰色交易,呼籲廣大網友不要因為一件小小的案子就被蒙蔽了雙眼,無腦支持警方,這個世界上是存在比變態殺人狂還要可怕的事情的。
如果說,這群“理智網友”的前幾項猜測還算是處於正常討論案情的邊緣,那麽這最後一項說法就是明晃晃的誹謗了,誹謗謝亦,也誹謗公安,存的什麽心思一看就知。雖然大多數網友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沒有被這些言論帶偏,但官方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需要有一定的動作出來回應辟謠,簡芯的報導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
報導花費不少篇幅敘述了8·12案情.事發前後的經過,包括兇手的身份和作案動機、警方在現場的應對和談判內容、擊斃兇手的決策執行等,然後就開始描寫網絡上對此案件的正面評價,最後以一句“但是,也有極少數網民對此表示出了不解與質疑”為結尾,引出了下文對謝亦的詳細采訪,內容量大到足以單拎出來做一篇特別報道,可見官方對這篇采訪的重視程度。
而到了謝亦的個人訪談部分,按照一般套路,簡芯首先對他的生平作了一番簡要介紹,從他從小就夢想著當警察開始,到依靠個人努力考上新京公安大學、在校期間擔任學生會主席、提前完成本科與研究生學業、以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進入特警支隊,寥寥不過數百字,也沒有說一句誇讚之詞,卻能讓人從字裏行間感覺出他的優秀,饒是董桑也看得不禁咋舌。
她都不知道他原來是研究生畢業呢!
……等等,她忽然想起來,前幾天她在亂吃謝亦那位青梅女博士的飛醋時,是不是對他說過“我們兩個連研究生都還沒有考上呢”這樣一句話?
當時謝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像是默認了她說的這句話,讓她以為他們兩個就是本科畢業,沒想到他居然是研究生畢業,還是提前完成了學業的那種學霸級別。
那、那他在那個時候選擇沈默,是因為顧及到她的自尊心,不希望打擊到她,所以才沒有反駁嗎?
真是溫柔的想法啊……雖然現在知道真相讓她更受打擊就是了。
收拾好沮喪的心情,董桑繼續往下閱讀。
介紹完生平履歷之後,簡芯就開始了對謝亦的正式采訪,從事發現場的緊張程度開始問起,到在場談判專家與心理學家的看法和建議,一段段循序漸進,直至拋出最後的關鍵問題:為什麽要做出擊斃犯人的決策。
謝亦對此回應得很好,先是說明了當時犯人的精神狀況極度不穩定,在場的談判專家只能盡量穩住他的情緒,但無論怎麽勸說,犯人都不肯放下兇器,對警方不是提出“把老板殺了!”這種無法承諾的要求,就是在那邊訴說著內心的憤慨,使談判陷入僵局。眼看人質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體力不支,犯人也逐漸變得暴躁,發布數次諸如“拉人墊背”“一起死”等玉石俱焚的言論,他當機立斷地下了決定,擊斃犯人。
在被問到有沒有想過或許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時,他的回答是當然想過,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擊斃犯人,還橫向列舉出了兩個例子比較:
三年前的義州火車站搶劫事件,也是有歹徒持刀劫持店鋪老板娘,義州警方穩住歹徒情緒失敗,又顧忌人質安危,投鼠忌器,遲遲不敢下令擊斃,最終導致歹徒殺害老板娘、自身逃脫失敗被捕的結局;
同樣是在三年前,明州發生了一起惡性持槍搶劫事件,歹徒抓住了一名小女孩作為人質威脅警方,明州警方選擇先用談判穩住事態,再誘導歹徒走出安全區,命令狙擊手在歹徒註意力轉移的一剎那開槍,最終成功擊斃歹徒、解救了那名小女孩。
相似的兩起案件,不同的處理方法,造成了不同的結局。以上述這兩個例子來看,擊斃歹徒似乎是解救人質的正確途徑,他之所以會下令擊斃的原因也在於此,但謝亦又在舉例之後聲明了,明州和義州的兩起案件是相互獨立的,義州警方的失敗不代表警方從今往後沒有和歹徒談判的必要,明州警方的成功也不代表擊斃歹徒是解決此類事件的唯一做法,具體事件還是要具體分析,只能說存在有“擊斃歹徒、解救人質”的這個可能性,他在做出擊斃這個決定時並不是一意孤行、頭腦發熱,而是有進行過相應的參考的。
對於為什麽要親自上陣的問題,謝亦的回答更加穩妥:當時的歹徒雖然情緒激動,但也沒有完全失去理智,時刻警惕著警方的一舉一動,在雙方對峙最後的二十分鐘裏,他點名讓狙擊手來給他送水,並聲稱他知道狙擊手是什麽模樣,希望警方不要試圖搞小動作,否則人質性命不保。
對於歹徒的這個要求,謝亦只考慮了片刻就答應了,讓狙擊手離開狙擊點,持一瓶礦泉水上前送給歹徒,他自己則趁機前往隱蔽處,趁著歹徒註意力松懈的時候一槍了結了他的性命。
在被主持人問到為什麽要自己上、難道就不能讓別的警員去充當狙擊手、歹徒看到現場指揮官不見身影會不會緊張時,謝亦的回答是這樣的:
為了不讓歹徒感到壓力,繼而做出沖動行事的決定,指揮官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不會直接露面,而是通過其它方式與歹徒交流,所以那天他全程都是坐在車子裏的,歹徒既不知道他長什麽樣,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又在準備做什麽。
——至於為什麽是他自己親自動手,而不是讓別的警員臨時頂替狙擊手,答案就更加簡單了,那天在場的人裏,他的槍法是最準的,在升任支隊長之前,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命狙擊,這一回也算是重操舊業了。
這個回答直接讓董桑笑出了聲,心想還真是具有謝亦風格的回應,明明說話的口吻非常謙虛,說出來的內容卻像是在炫耀一樣,偏偏他還就是有這個資本,讓人想抓狂也找不到理由。
到了這裏,這篇關於謝亦的專題報道已經行文過了大半,全篇除了在開頭部分提了一句“極少數網民對此表示出了不解與質疑”之外,其餘的地方只字未提,要不是董桑在看完第一部 分之後上網查了一下8·12案件的具體經過,連帶著看到了當年兩波人口水大戰的遺跡,都會以為這篇報導是正經的個人專訪,是熱點時事的後續追蹤,而不是對於那些“理智聲音”的辟謠回應。
不得不說,這篇報導寫得很好,敘述流暢,手法嫻熟,撰寫這篇文稿的人一定有著極為優秀的專業素養,在采訪的最後還以一個巧妙的方式回應了網上關於謝亦24歲就任職特警支隊長的疑惑,通過詢問謝亦到目前為止的特警生涯中經歷過什麽印象深刻的案件,把他以往做出的成績都一一公布,表明他這個支隊長的位子來得名正言順,完全不像是網絡上某些人猜得那樣陰暗。
即使董桑對撰寫人戴著有色眼鏡,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報導,甚至在看到後來時完全忘記了挑刺的本來目的,全身心地沈浸到這篇報導中去。
當然,這絕對不是因為那個美女主持人寫得好,而是謝亦關於這件事情的經歷吸引了她的註意力。也不知道去年的時候謝亦是怎樣應對這件事的,在看到網絡上那些詆毀他的言論時有沒有感到傷心沮喪,而她又是怎樣的心情,是義憤填膺地怒罵那些“理智網友”來出氣,還是在一旁默默地陪伴著他、給予他安慰?
……這麽一想,她還真是遺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啊……
再一次的,董桑心裏升起了恢覆記憶的強烈渴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而作為現場的指揮官和狙擊手, 謝亦在事後接受了一段短暫的采訪, 所以他的身份在一開始就是公開的,新上任的特警支隊隊長、擊斃犯人的狙擊手、擔任支隊長後首次進行現場指揮……等等信息都從他的口中透露出來,算是一次半官方的資料公布。
這段采訪視頻被放到網絡上後, 播放量很快破了百萬, 謝亦果斷下令擊斃犯人的做法獲得了大量網友的認同與讚揚,被不少網友冠以“神槍手”的稱號,“不要試圖與警方談判,因為你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吃到一粒花生米”、“原諒你是上帝的事,而我們人民警察的任務就是送你去見上帝”、“年紀輕輕的當什麽特警隊長啊,還是狙擊手這個身份更適合我,看吧, 又替人民群眾了結了一個兇殘罪犯”之類的段子更是層出不窮,甚至還有“特警隊長好帥!可以來保護我嗎,24小時貼身那種”等無厘頭的評論,總的來說還是非常正面的, 算是一次成功的形象宣傳和案件通報。
但也正是因為視頻裏寫明了謝亦的年齡和他剛任職特警隊長不久的事,給了之後那股不和諧的聲音“從另外一面看待事物”所可以倚仗的“證據”:年輕人容易沖動是事實,新官上任喜歡搞三把火是事實,而謝亦才24歲,很年輕,又任職支隊長不久,是個新官,所以綜合可得他是因為剛上任想做出一點成績,才在沖動之下做出了擊斃犯人的決定。
這麽一個可笑的結論當然沒能獲得網友的認可,面對大量的質疑嘲諷,這群人一開始還“理性回覆”,到了後來,大概是實在想不出新的論點了,就開啟了胡攪蠻纏式撒潑擡杠,把那些替謝亦說話的人都打成顏狗,說他們是看謝亦長得帥才站在警方一邊的,如果被擊斃的犯人是個顏值高的帥哥美女,估計現在的輿論風向就會反過來了。
甚至還有人對謝亦的身份提出了質疑,說他才24歲就當了特警支隊長不現實,因為按照正常的升職流程,一個基層特警最起碼要花十年才能坐到這個位子上,他卻只用了短短一年就上任了,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灰色交易,呼籲廣大網友不要因為一件小小的案子就被蒙蔽了雙眼,無腦支持警方,這個世界上是存在比變態殺人狂還要可怕的事情的。
如果說,這群“理智網友”的前幾項猜測還算是處於正常討論案情的邊緣,那麽這最後一項說法就是明晃晃的誹謗了,誹謗謝亦,也誹謗公安,存的什麽心思一看就知。雖然大多數網友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沒有被這些言論帶偏,但官方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需要有一定的動作出來回應辟謠,簡芯的報導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
報導花費不少篇幅敘述了8·12案情.事發前後的經過,包括兇手的身份和作案動機、警方在現場的應對和談判內容、擊斃兇手的決策執行等,然後就開始描寫網絡上對此案件的正面評價,最後以一句“但是,也有極少數網民對此表示出了不解與質疑”為結尾,引出了下文對謝亦的詳細采訪,內容量大到足以單拎出來做一篇特別報道,可見官方對這篇采訪的重視程度。
而到了謝亦的個人訪談部分,按照一般套路,簡芯首先對他的生平作了一番簡要介紹,從他從小就夢想著當警察開始,到依靠個人努力考上新京公安大學、在校期間擔任學生會主席、提前完成本科與研究生學業、以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進入特警支隊,寥寥不過數百字,也沒有說一句誇讚之詞,卻能讓人從字裏行間感覺出他的優秀,饒是董桑也看得不禁咋舌。
她都不知道他原來是研究生畢業呢!
……等等,她忽然想起來,前幾天她在亂吃謝亦那位青梅女博士的飛醋時,是不是對他說過“我們兩個連研究生都還沒有考上呢”這樣一句話?
當時謝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像是默認了她說的這句話,讓她以為他們兩個就是本科畢業,沒想到他居然是研究生畢業,還是提前完成了學業的那種學霸級別。
那、那他在那個時候選擇沈默,是因為顧及到她的自尊心,不希望打擊到她,所以才沒有反駁嗎?
真是溫柔的想法啊……雖然現在知道真相讓她更受打擊就是了。
收拾好沮喪的心情,董桑繼續往下閱讀。
介紹完生平履歷之後,簡芯就開始了對謝亦的正式采訪,從事發現場的緊張程度開始問起,到在場談判專家與心理學家的看法和建議,一段段循序漸進,直至拋出最後的關鍵問題:為什麽要做出擊斃犯人的決策。
謝亦對此回應得很好,先是說明了當時犯人的精神狀況極度不穩定,在場的談判專家只能盡量穩住他的情緒,但無論怎麽勸說,犯人都不肯放下兇器,對警方不是提出“把老板殺了!”這種無法承諾的要求,就是在那邊訴說著內心的憤慨,使談判陷入僵局。眼看人質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體力不支,犯人也逐漸變得暴躁,發布數次諸如“拉人墊背”“一起死”等玉石俱焚的言論,他當機立斷地下了決定,擊斃犯人。
在被問到有沒有想過或許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時,他的回答是當然想過,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擊斃犯人,還橫向列舉出了兩個例子比較:
三年前的義州火車站搶劫事件,也是有歹徒持刀劫持店鋪老板娘,義州警方穩住歹徒情緒失敗,又顧忌人質安危,投鼠忌器,遲遲不敢下令擊斃,最終導致歹徒殺害老板娘、自身逃脫失敗被捕的結局;
同樣是在三年前,明州發生了一起惡性持槍搶劫事件,歹徒抓住了一名小女孩作為人質威脅警方,明州警方選擇先用談判穩住事態,再誘導歹徒走出安全區,命令狙擊手在歹徒註意力轉移的一剎那開槍,最終成功擊斃歹徒、解救了那名小女孩。
相似的兩起案件,不同的處理方法,造成了不同的結局。以上述這兩個例子來看,擊斃歹徒似乎是解救人質的正確途徑,他之所以會下令擊斃的原因也在於此,但謝亦又在舉例之後聲明了,明州和義州的兩起案件是相互獨立的,義州警方的失敗不代表警方從今往後沒有和歹徒談判的必要,明州警方的成功也不代表擊斃歹徒是解決此類事件的唯一做法,具體事件還是要具體分析,只能說存在有“擊斃歹徒、解救人質”的這個可能性,他在做出擊斃這個決定時並不是一意孤行、頭腦發熱,而是有進行過相應的參考的。
對於為什麽要親自上陣的問題,謝亦的回答更加穩妥:當時的歹徒雖然情緒激動,但也沒有完全失去理智,時刻警惕著警方的一舉一動,在雙方對峙最後的二十分鐘裏,他點名讓狙擊手來給他送水,並聲稱他知道狙擊手是什麽模樣,希望警方不要試圖搞小動作,否則人質性命不保。
對於歹徒的這個要求,謝亦只考慮了片刻就答應了,讓狙擊手離開狙擊點,持一瓶礦泉水上前送給歹徒,他自己則趁機前往隱蔽處,趁著歹徒註意力松懈的時候一槍了結了他的性命。
在被主持人問到為什麽要自己上、難道就不能讓別的警員去充當狙擊手、歹徒看到現場指揮官不見身影會不會緊張時,謝亦的回答是這樣的:
為了不讓歹徒感到壓力,繼而做出沖動行事的決定,指揮官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不會直接露面,而是通過其它方式與歹徒交流,所以那天他全程都是坐在車子裏的,歹徒既不知道他長什麽樣,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又在準備做什麽。
——至於為什麽是他自己親自動手,而不是讓別的警員臨時頂替狙擊手,答案就更加簡單了,那天在場的人裏,他的槍法是最準的,在升任支隊長之前,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命狙擊,這一回也算是重操舊業了。
這個回答直接讓董桑笑出了聲,心想還真是具有謝亦風格的回應,明明說話的口吻非常謙虛,說出來的內容卻像是在炫耀一樣,偏偏他還就是有這個資本,讓人想抓狂也找不到理由。
到了這裏,這篇關於謝亦的專題報道已經行文過了大半,全篇除了在開頭部分提了一句“極少數網民對此表示出了不解與質疑”之外,其餘的地方只字未提,要不是董桑在看完第一部 分之後上網查了一下8·12案件的具體經過,連帶著看到了當年兩波人口水大戰的遺跡,都會以為這篇報導是正經的個人專訪,是熱點時事的後續追蹤,而不是對於那些“理智聲音”的辟謠回應。
不得不說,這篇報導寫得很好,敘述流暢,手法嫻熟,撰寫這篇文稿的人一定有著極為優秀的專業素養,在采訪的最後還以一個巧妙的方式回應了網上關於謝亦24歲就任職特警支隊長的疑惑,通過詢問謝亦到目前為止的特警生涯中經歷過什麽印象深刻的案件,把他以往做出的成績都一一公布,表明他這個支隊長的位子來得名正言順,完全不像是網絡上某些人猜得那樣陰暗。
即使董桑對撰寫人戴著有色眼鏡,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報導,甚至在看到後來時完全忘記了挑刺的本來目的,全身心地沈浸到這篇報導中去。
當然,這絕對不是因為那個美女主持人寫得好,而是謝亦關於這件事情的經歷吸引了她的註意力。也不知道去年的時候謝亦是怎樣應對這件事的,在看到網絡上那些詆毀他的言論時有沒有感到傷心沮喪,而她又是怎樣的心情,是義憤填膺地怒罵那些“理智網友”來出氣,還是在一旁默默地陪伴著他、給予他安慰?
……這麽一想,她還真是遺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啊……
再一次的,董桑心裏升起了恢覆記憶的強烈渴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